Google 翻譯語系切換

切換帳號

  • 校首頁
  • 回首頁
  • 登入
  • EN
Responsive image
  • 登入
  • 校首頁
  • 回首頁
  • EN
Previous Next
Previous Next
Previous Next

編輯 網站地圖

模組設定 (mod_99)
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創立起源
  • 組織成員
  • 館區介紹
  • 預約參觀
  • 館藏內容
  • 錢幣發展
  • 錢幣相關知識
  • IG粉絲團
  • 臉書粉絲專頁
  • 活動相片
    • 2020/12/10 僑泰中學
    • 2020/12/14 南投高中
    • 2020/10/22 僑泰中學
    • 2020/10/22 土庫商工
    • 2020/12/16 興大附農
    • 2020/12/28 歡迎后綜高中王裕德校長與貴賓蒞臨參觀
    • 2020/12/29 歡迎嘉陽高中 賴昭呈校長與長官貴賓蒞臨參觀
    • 2021/1/21 歡迎秀水高工劉丙燈校長與師長貴賓蒞臨參觀
    • 2021/1/26 歡迎東勢高工周文松校長與貴賓參訪
    • 2021/4/19 歡迎神岡高工李世程校長與長官貴賓蒞臨參觀
    • 2022.9.14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 黃組長, 王編審等嘉賓,蒞臨本館參觀交流
    • 2023/3/26 南區校友總會黃清山董事長率校友參訪錢幣博物館
    • 2023/5/5 歡迎芯學期共學來賓蒞臨參訪
    • 2023/5/26 歡迎台北賴先生家族蒞臨參觀
    • 2023/12/20 歡迎草屯商工會計科師生蒞臨參觀
    • 2024/4/9 歡迎水里商工師生蒞臨參觀
    • 2024.4.19 歡迎全國各高中職老師同學蒞臨參觀
    • 2024/5/2 陳仁龍校長接見錢幣評鑑收藏家梁國清先生、嶺東科大校友總會湯裕全理事。
    • 2024/5/3 歡迎彰化文興高中老師同學蒞臨參觀
    • 2024/5/29 歡迎馬來西亞--峇株巴轄留台同學會貴賓蒞臨參觀
    • 2024/7/15 歡迎僑務委員會海外青年臺灣技職教育體驗營第二梯次-越南青年朋友蒞臨參觀
    • 2024/12/27 特別感謝 林居翰 先生捐贈本館 越南鈔票 200 元
    • 2025/2/5 歡迎本校樂齡大學學員蒞臨參觀
  • 公文公告
    • 函轉文化部修正發布「文化部博物館事業推展補助作業要點」
    • 中央銀行發行局「中央銀行券幣數位博物館」網站
    • 「中央銀行券幣數位博物館」、「世界建築大觀」線上主題特展
    • 函轉文化部修正發布「文化部博物館事業推展補助作業要點」,請查照。
    • 函轉文化部111年度博物館事業推展補助自110年6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受理提案申請一案,請查照。

編輯 麵包屑

loading ...
  1. 首頁
  2. 錢幣發展

編輯 文件

loading ...

模組設定 (mod_191)

loading ...

錢幣發展

中國錢幣發展簡史

 

嶺東科大前任校長 陳振貴 博士

(陳振貴校長於2011.8.1起,擔任台北市實踐大學校長。)


  我國貨幣的起源時代,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出土文物考証,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。貨幣萌芽時期,人們日常生活物品,例如牛羊、粟帛、珠玉、龜貝等,都曾經充當過媒介,起過一般等價物的作用。後來,海貝因其光潔美麗,堅固耐用,攜帶方便,又有天生的自然單位,容易加減計數,到商周時代便成為我國最主要的通貨之一。


  我國很早就能冶煉金屬,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制造技術,已達到很高的水準。由於交換範圍的擴大,金屬制品越來越多。銅貝出現後,我國的貨幣也開始邁向金屬鑄幣的初步階段。春秋戰國時期,當貝幣尚在流行的時候,在不同的地區,基於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,依據不同實物演變體系,分別出現了布幣、刀幣、圜錢和蟻鼻錢等不同形態的金屬鑄幣。


 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廢除六國複雜的幣制,統一鑄用外圓函方的「半兩錢」。漢武帝元狩五年(公元前118年)改鑄「五銖錢」,大小輕重適宜,制作精美,深受人們歡迎,通行長達七百餘年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,改鑄「開元通寶」,從此,中國錢幣不再以重量單位作名稱,而改稱通寶、重寶或元寶。下迄明清,歷代相襲。自秦、漢至清末,兩千餘年,方孔錢一直是我國歷代最主要的貨幣形態,對社會經濟的活動貢獻很大。清光緒以後,無孔銅元才逐漸取代了方孔圓錢。


 金銀在我國,很早就使用了。春秋戰國時期,已有了一定形狀的金銀貨幣。秦漢是我國古代用金最多的時期,但金銀一般只作為大額支付手段和具有儲藏價值的工具。自金、元朝開始,白銀逐漸發揮值價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職能,明朝以後取得了十足貨幣的地位。在清末民初一段時間裡,銀元曾作為本位幣廣泛使用。


 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印刷技術的提高,代替金屬貨幣流通的紙幣應運而生。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。唐代的「飛錢」是一種異地兌換的票券。而紙幣作為正式的流通手段,則是從北宋的「交子」、「錢引」開始的。後來南宋印發「會子」、「關子」,金代印發交鈔寶券,元、明印發寶鈔等,其間雖經盛衰更替,但紙幣確實逐步成為我國的主要通貨之一。清咸豐年間,政府曾印發官銀、錢票。鴉片戰爭以後,近代銀行業逐漸興起,銀行兌換券開始盛行,並成為主要的貨幣形式。從1935年開始,國民黨政府進行幣制改革,推行法幣,以紙幣代替銀元,先後發行了法幣、關金、金元券等紙幣。


  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時期,各個革命根據地,印制發行了上千種自已的紙幣、布鈔以及銀、銅幣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,成為中共統一的貨幣。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,則以台灣銀行發行的新台幣,為統一的通行貨幣。

錢幣發展

中國錢幣發展簡史

 

嶺東科大前任校長 陳振貴 博士

(陳振貴校長於2011.8.1起,擔任台北市實踐大學校長。)


  我國貨幣的起源時代,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出土文物考証,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。貨幣萌芽時期,人們日常生活物品,例如牛羊、粟帛、珠玉、龜貝等,都曾經充當過媒介,起過一般等價物的作用。後來,海貝因其光潔美麗,堅固耐用,攜帶方便,又有天生的自然單位,容易加減計數,到商周時代便成為我國最主要的通貨之一。


  我國很早就能冶煉金屬,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制造技術,已達到很高的水準。由於交換範圍的擴大,金屬制品越來越多。銅貝出現後,我國的貨幣也開始邁向金屬鑄幣的初步階段。春秋戰國時期,當貝幣尚在流行的時候,在不同的地區,基於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,依據不同實物演變體系,分別出現了布幣、刀幣、圜錢和蟻鼻錢等不同形態的金屬鑄幣。


 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廢除六國複雜的幣制,統一鑄用外圓函方的「半兩錢」。漢武帝元狩五年(公元前118年)改鑄「五銖錢」,大小輕重適宜,制作精美,深受人們歡迎,通行長達七百餘年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,改鑄「開元通寶」,從此,中國錢幣不再以重量單位作名稱,而改稱通寶、重寶或元寶。下迄明清,歷代相襲。自秦、漢至清末,兩千餘年,方孔錢一直是我國歷代最主要的貨幣形態,對社會經濟的活動貢獻很大。清光緒以後,無孔銅元才逐漸取代了方孔圓錢。


 金銀在我國,很早就使用了。春秋戰國時期,已有了一定形狀的金銀貨幣。秦漢是我國古代用金最多的時期,但金銀一般只作為大額支付手段和具有儲藏價值的工具。自金、元朝開始,白銀逐漸發揮值價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職能,明朝以後取得了十足貨幣的地位。在清末民初一段時間裡,銀元曾作為本位幣廣泛使用。


 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印刷技術的提高,代替金屬貨幣流通的紙幣應運而生。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。唐代的「飛錢」是一種異地兌換的票券。而紙幣作為正式的流通手段,則是從北宋的「交子」、「錢引」開始的。後來南宋印發「會子」、「關子」,金代印發交鈔寶券,元、明印發寶鈔等,其間雖經盛衰更替,但紙幣確實逐步成為我國的主要通貨之一。清咸豐年間,政府曾印發官銀、錢票。鴉片戰爭以後,近代銀行業逐漸興起,銀行兌換券開始盛行,並成為主要的貨幣形式。從1935年開始,國民黨政府進行幣制改革,推行法幣,以紙幣代替銀元,先後發行了法幣、關金、金元券等紙幣。


  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時期,各個革命根據地,印制發行了上千種自已的紙幣、布鈔以及銀、銅幣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,成為中共統一的貨幣。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,則以台灣銀行發行的新台幣,為統一的通行貨幣。

嶺東科技大學  商管學院 錢幣博物館   第二校區知源教學大樓

LINE id :  0937926650   地址:台中市南屯區中台路7號

辦公室位置: 寶文校區知源教學大樓2樓JY204室      公用信箱: ltu3604@teamail.ltu.edu.tw

Copy right: 2020--2030